集束弹药,本质上就是一种能“撒弹”的武器。你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:你投掷出一个大炸弹,炸弹在半空中突然“砰”的一声爆炸,里面飞散出几十甚至上百个小炸弹,就像天女散花一样在线配资开户,纷纷落下,覆盖大片区域。这些小炸弹大小不一,有手榴弹那么大,也有更小的爆炸物,总之目的是在极短时间内打击广阔目标。总结起来,这种武器的最大特点就是三个词:覆盖范围广、杀伤力强、效率高。
听上去是不是挺厉害?这武器的初衷就是为了战场上能迅速清理大面积敌军,速度快、效果猛。可问题是,这武器威力过猛,使用时常常“不分青红皂白”,也因此带来了不少严重的后果。
集束弹药爆炸时,小炸弹四散飞溅,根本不管对方是士兵还是普通百姓,不管是坦克还是民宅,一起炸。这种“无差别杀伤”在实战中极易导致大量无辜平民受害。
据统计,过去几十年里,集束弹药被使用过的地区,如越南、老挝、阿富汗、伊拉克,平民死亡和受伤的数字累计已经达到数万。特别是在人员密集的地方,一颗炸弹落下去,整个村庄都可能被毁。这种惨烈的场景,想想都令人心头发冷。
更严重的是,集束弹药中的小炸弹并非全部都会爆炸,总有一部分会变成“哑弹”。哑弹指的就是那些没有爆炸的子弹,掉在地上就成了潜在的“定时炸弹”。
这些哑弹在战后无人清理,依旧静静躺在地上,等着被踩到。尤其是好奇心强的小孩,看见圆滚滚的物体忍不住去捡,结果“轰”的一声爆炸,手没了甚至命丢了。农民在田地里干活时,锄头一碰到哑弹,也会发生爆炸,造成人员伤亡。
国际红十字会的数据显示,老挝曾被美军投掷了几百万吨集束弹药,到现在还有上百万个哑弹没清除,每年都有人因此受伤甚至死亡。这种遗留问题,足以影响好几代人。
集束弹药爆炸后不仅伤害了人,连土地也遭殃。大面积的爆炸把土壤炸得支离破碎,农田根本无法耕种,水源也被爆炸释放的化学物质污染,生态环境彻底紊乱。战后想恢复正常生活,没有几十年时间几乎不可能。
比如越南战争结束后,部分地区直到今天仍然是“死地”,种什么都死,很多当地居民只能迁移他处。这不仅仅是战争,更是彻底摧毁了他们的家园。
集束弹药的种种弊端,国际社会早已无法容忍。2008年,105个国家在爱尔兰都柏林举行会议,签署了《集束弹药公约》,并于2010年正式生效。到了2023年,已有120多个国家加入。该公约核心宗旨就是:彻底禁止使用集束弹药。
具体条款包括:禁止使用、制造、销售和储存集束弹药。要求销毁库存,并清理战场上的哑弹,同时为受害者提供医疗和生活支持。
那么,为什么这么多国家愿意签署呢?因为大家都认为这东西太不人道。尤其是一些小国或没有军事野心的国家,禁用集束弹药既能保障本国平民安全,也能在国际社会中树立良好形象。连英国、法国、德国等发达国家也都加入了,显示了这是国际潮流。
但有趣的是,几个军事强国——美国、俄罗斯、中国、印度和以色列——都没有签署。这就让人疑惑了:这武器这么可怕,为什么大国们还不怕?
中国没签《集束弹药公约》,这点在国际上经常被批评。但其实中国有自己的考虑,绝不是简单的“耍横”或不负责任。
中国是大国,周边环境复杂不安定。东面有日本和韩国,南边与印度有领土争端,海上则有美国的军事存在。万一真爆发战争,集束弹药这种能快速覆盖大面积的武器,对于抵御敌军大规模进攻特别有效。
比如敌方动用了几百辆坦克或数万步兵,普通武器可能难以迅速压制,但集束弹药一发下去,立刻能大面积清场,极大提高防御效率,保护国土安全。在这种背景下,中国认为放弃集束弹药等于削弱自己防御能力,安全是第一位的。
集束弹药在现代战争中地位独特。它能瞬间覆盖广阔区域,打击密集目标效率极高。比如对抗敌方装甲部队或机场跑道上的飞机,普通武器需要多次轰炸,而集束弹药一次就能达到目的。
虽然现在精确制导武器越来越多,但这些武器成本高、数量有限,战场上无法完全依赖它们。集束弹药虽然技术老旧,却便宜好用,战略价值不可忽视,中国不可能轻易放弃。
中国还觉得,这个公约的制定过程有明显的“西方主导”色彩。签署国中很多国家军事能力有限,禁不禁对它们影响不大。但像中国、美国、俄罗斯这类大国,如果真禁用,军事力量会受损,谁来填补这个空白?
再说,有些签署国自身也不完全遵守,偷偷留库存,嘴上说得好听,实际并不彻底。中国认为,与其签个虚无缥缈的协议,不如自己严格管理,心里踏实。
中国也在积极研究替代技术,比如更精准、伤害更小的武器,但这些新技术还未完全成熟。如果现在放弃集束弹药,就等于战场上丢掉重要筹码。待新技术成熟后,可能逐步减少依赖,但目前还不是时机。
虽然没签公约,但中国并非完全忽视国际呼声。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有关集束弹药的会议,明确表态:禁用集束弹药需考虑各国实际安全需求,不能一刀切。国家安全和发展必须平衡,不能只讲人道主义而忽视安全。
中国军队有严格规定,使用集束弹药时尽量避开人员密集区,同时技术上努力降低哑弹率,比如改良引信设计,确保更多小炸弹能正常爆炸,减少战后遗害。这比某些国家粗暴使用要负责任得多。
中国也通过援助帮助受集束弹药影响的国家,比如老挝、越南,中国投入资金和技术,派遣专业人员清理哑弹,修复基础设施,这算是对集束弹药危害的一种补偿。
中国军工正在加快研发新型武器,力图保留集束弹药优势,同时降低其负面影响。未来,精确制导弹药或许能替代传统集束弹药,但这过程需要时间,不能急于求成。
没签公约,中国受到不少批评。人权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经常指责中国“不负责任”,要求中国加入禁令,停止使用集束弹药。但中国的回应很坚定:国家安全是底线,任何人不能强迫我们做违背自身利益的事。愿意合作裁军,但必须平等协商,不能被人牵着鼻子走。
其实这事也能理解,国际社会常拿道德说事,但大国之间的博弈远比表面复杂。美国、俄罗斯同样没签,谁也没资格装圣人。
集束弹药是把“双刃剑”,战争中确实有用,但后遗症严重,平民受害,环境破坏。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禁用它,意在减少战争残酷,这无可厚非。但中国不签,也有合理的安全和战略考量,任何国家都不会轻易拿自己的安全冒险。
在线配资开户
富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